管控三条包线

2023-02-07 09:47 民航资源网 刘清贵

哲学上有个著名的概念“度”。度是质和量的统一,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与相互规定,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、幅度和范围。关节点是度的两端,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。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,在这个范围内,事物的质保持不变;突破关节点,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。 

发生不安全事件或者发生飞行事故,或多或少都与突破“度”的规定界限有关。分析发现,围绕飞行安全“度”的数量界限,大致有三条包线:从航空器角度看,有飞行性能包线;从飞行运行角度看,有规章体系包线;从人的角度看,有飞行员的能力极限包线。机长应着力管控三条包线,将飞机始终控制在三条包线围出的公共部分的中心区域运行,从而获得最安全、最可靠、最经济的保障。

守住规章包线

我们知道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中有一条专门针对航空人员,即第一百三十一条: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,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,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,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。我们从这一法律条款可知,首先是违反规章制度;其次是发生重大飞行事故,造成严重后果;再次是违反规章制度与发生重大飞行事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。如果没有违反规章制度,这条就不适用。因此,学法规、知法规、守法规,是对自己、对家庭、对旅客、对事业负责的前提和基础。

在法规体系框架内运行,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为责任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及其他不安全事件,能够规避许多事后被追责的风险。中国民航规章体系相对完整齐全,涉及航空安全的规章有近100部。将这么多规章一本一本地读下来,也不现实。有一个学习捷径:熟读公司运行手册。因为这本手册将局方相关规章以公司运行政策、标准和程序体现出来,而且得到局方的正式批准。可以说,飞行机组遵守运行手册,就相当于遵守了局方所要求的最基本的规章标准。

不少外籍机组比较关注公司运行手册的更新,是因为他们渴望了解公司的运行政策,飞行必须与公司要求保持高度一致。他们认为,只要不违背雇主方所要求的规章制度,就可以规避绝大部分责任追究。他们的法规观念值得借鉴和尊重。

涉及飞行安全方面的规章,有人说其中的字都是殷红色的。这是因为规章的内容和条款绝大多数都来自飞行事故,来自血淋淋的教训。为了防止和规避飞行事故,提高安全水平、运行质量与效益,规章会规范地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做(类似“正面清单”),不应该那么做(类似“负面清单”)。如民航局颁布的飞行事故征候标准、各公司制定并发布的飞行差错标准,都是以“负面清单”的方式,告诉我们“地雷”在哪里,以期规范飞行行为,远离不安全的飞行做法和习惯。

可以说,守住规章包线,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规范自己的行为,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,还可以协调统一各专业、各系统、各国度的民航行为。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都必须遵循19个附件所规定的各类条款、标准和建议措施。只有按照这些统一的规章和标准来管理民航运行,各国才能形成统一的天空,国际航班才能无障碍地往来各个国家。无论是哪家航空公司、哪个年龄段或哪种性别,只要你持有同一种型别等级的飞行执照,两个人组成一组,就能履行相应的飞行岗位职责。按照规章、标准飞行,在规章制度确定的条件范围内决策,你就是一位“知黑守白”的人。

守住性能包线

公共运输飞行员与军航飞行员最大的区别在哪里?有人比喻,前者是甲地有筐鸡蛋,由机长和副驾驶两个人抬到乙地,要保证这筐鸡蛋安安全全、稳稳当当,千万别打碎了;而后者是一个人在将鸡蛋背到目的地的同时,还要挥舞十八般兵器,随时准备与来犯之敌大战三百回合。所以,对民航飞行员来说,其职责内涵就是“安全飞行+经济运行”。安全飞行不言而喻,而经济运行就是节省成本。

笔者曾明确提出“驾机升空,机长就是企业家”的理念,目的就是要充分肯定和发挥机长在商业运输飞行中的关键作用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每次飞行都要将自己牢牢控制在飞行性能的中心位置。从航空器角度看,在飞行性能的中心区域运行,飞机各系统、各重要部件工作的可靠性最高,遭遇故障的可能性最小;从导航角度看,等级稍高的民用机场(包括军民合用机场)都设计并公布了标准进离场程序和仪表进近程序,按这种程序运行,安全裕度有保证,而且还顾及了绝大多数飞机的性能,飞行轻松自如。

一是要尽可能懂飞机。通过机组操作手册(FCOM)弄清飞机各系统之结构组成、功用、关联、限制数据及失效故障的处置程序,通过机组训练手册(FCTM)弄清飞机的性能、飞行方式、典型故障处置方法以及推荐的飞行操作要领,通过快速检查单(QRH)熟练掌握飞机系统、设备发生故障后的处置程序和决策策略,通过最低设备放行清单(MEL)掌握飞机某些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之后能否放行、应完成的维修项目、飞行员应完成的检查项目和飞行中应注意的事项。如果有条件,还可以通过经常观摩全动模拟机训练,熟悉飞机的各种性能状态。

二是要尽可能懂天气。要掌握春夏秋冬的天气特点、危险天气相关知识(包括冰、雪、霜、大侧风、低云、低能见度、雷暴、颠簸和风切变等),更需要总结实际运行中的真实体验并将其化为自己的见识。

三是要尽可能掌握领航方面的知识。除了正式教材,还建议深入研究国际民航组织附件6《航空器的运行》(第Ⅰ部分国际商业航空运输—飞机)第4章“4.4飞行中程序”,这样可以更加自觉地规避可控飞行撞地事故。

守住人的能力极限包线

人的能力与人的五指一样,长短不一,能力极限的边界也不尽相同。同样的天气、同样的环境,A机组能够安全起降,B机组就未必能。因此,作为责任机长,受领任何飞行任务,都要对自己此时之所长所短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和评价,留有一定余地(飞行核心能力≥运行需要)。

首先,要警惕五大态度,即侥幸、反权威、冲动、逞能、顺从。这五种心理态度属于人之常情,但某些方面如果表现强烈,就会对飞行安全和飞行员的职业生涯构成非常大的威胁。在这五种态度中,侥幸和反权威对飞行安全危害最大。前者会导致人看不到风险或者不愿看到风险,凡事潦草,表面应付,一旦遇事往往惊慌失措、漏洞百出;后者在飞行上的表现则是视规章如草芥,随意违背规章标准和制度规定,凡事“我即法也”。从统计来看,“三违”(违规、违章和违纪)现象仍然是威胁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。其他三种心理态度,个性化明显一些。飞行员要有自知之明,做好自身诊断和预防。

其次,要借助大数据为自身飞行能力画像。借助飞行品质监控数据所列上百个监控项目的累积数据,借助每次训练检查的讲评、机组成员的积极反馈和自我反省,为自身飞行能力进行客观画像,按维度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。当飞行任务与自己的飞行能力短处叠加时,一定要通过机组分工予以弥补,防止出现明显的缺陷。

最后,要充分应用好防止人为差错的“六大工具”。标准程序可以减少90%以上的人为差错,标准喊话可以唤醒情景意识,检查单可以规避关键设备使用“错忘漏”,交叉检查可以发现、纠正机组成员的差错,飞行简令可让机组成员意志统一、形成合力,指令复诵与证实可最大限度减少管制员与飞行员的指令误解、误执行。

“木桶原理”告诉我们,自己身上客观存在的短板决定着特定环境中能够输出能力的多少。不同飞行任务,所需能力有所不同。如国际航班,可能对飞行规则、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;军民合用机场或者条件比较简陋的机场,则要求机动飞行能力强一些;气象条件复杂、大风(乱流)明显的机场,则要求手动操纵能力比较强。因此,客观、公正、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切实提升自己的飞行核心能力,针对特定飞行任务合理应用“六大工具”,将输出能力最大化,就能安全、高效、高质地完成每一次飞行任务。

(作者系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主任)